国外优秀垃圾分类做法
从源头上分类投放垃圾从而最大限度地变废为宝和回收再利用是解决垃圾“围城”、促进资源循环利用的最佳出路,全世界有不少国家在垃圾分类方面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瑞典
垃圾分类日常习惯
家家户户都在厨房的水池下或抽屉中放置不同的垃圾收纳容器,分别收集玻璃瓶、金属、纸张、塑料和厨房垃圾等;
瑞典垃圾回收系统
一位瑞典家庭主妇说:“吃完饭后,我们把吃剩的食物放进食物垃圾纸袋。我通常在早晨骑车上班时,顺便把这些纸袋扔进食物垃圾箱里。这样做起来很方便,已经成为一种日常的生活习惯。”
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这是一句关于垃圾的流传度极高的“名言”。分好类的垃圾经过专门的回收处理,都能物尽其用:食物垃圾变成沼气和生物肥料;废塑料瓶变成新的塑料制品;旧报纸可用于印刷新报纸;金属瓶盖可用来造汽车……
日本
垃圾分类细致入微
在日本,新迁入的居民很快就会从当地清扫所收到一份垃圾分类和按日期扔垃圾的指南,上面详细描述哪些属于可燃垃圾、哪些属于不可燃垃圾、哪些是资源垃圾,以及各类垃圾的清运时间。
日本的垃圾分类
以东京都涩谷区惠比寿地区为例,每周的周一和周四清运可燃垃圾,周五回收资源垃圾,周六清运不可燃垃圾,周日收集大件垃圾。居民需要在垃圾清运当天早晨8点前,把垃圾堆放到指定地,不能错过时间,否则就要等下周。
扔桌子、衣柜等大件垃圾是需要花钱的,居民要到便利店、超市等处购买一种处理券,把券贴到大件垃圾上,然后在指定日期搬运到指定地点。
在公园、高速公路休息站等公共场所,则通常会设置一大排垃圾箱,分别收集生鲜垃圾、瓶子和罐头、塑料饮料瓶、报纸、不可燃垃圾以及其他垃圾等。在这些地方,经常可以看到人们用餐后拎着一袋垃圾站在垃圾箱前,从袋中一件件地掏出垃圾,经确认后分门别类地扔入垃圾箱。
对普通人来说,垃圾分类时都会碰到的难题是各种废旧物品、包装容器到底属于哪一类垃圾。在这方面,日本人也做得相当细致。许多地方的政府网站都会介绍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甚至会附一份详尽的分类列表,把居民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几乎所有物品的分属都列得明明白白。
德国
垃圾分类从小培养
丢垃圾一直是刚到德国的外国人最头疼的事情,因为放在你面前的不是一个垃圾箱而是一组垃圾箱,扔错了可能面临罚款。
德国的垃圾桶
德国早在1904年就开始实施城市垃圾分类收集,至今已有100多年。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成熟而合理的体系。通常情况下,每栋住宅楼都有3至4个垃圾箱,分别存放各种包装物、不可回收垃圾、纸制品以及玻璃瓶。垃圾公司根据住宅楼的住户密度,决定垃圾箱的大小,确定住户需要缴纳的垃圾处理费用。家电、电池、家具等垃圾则采取定点收集处理。
与垃圾分类相伴的就是德国统一、标准化的垃圾箱设计及其简洁清楚的标识,如德国各地投放玻璃的垃圾箱就被漆成白色、绿色和棕色,分别用于投放透明、绿色和棕色的玻璃瓶。又如,在投放不可回收垃圾的垃圾箱上都有橙色标志;投放包装物的垃圾箱则为黄色。
为将这套复杂的分类系统传给下一代,德国学校的老师和父母们非常重视孩子的垃圾分类意识的培养。
美国
发展垃圾回收产业
垃圾回收作为一种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以美国3个城市巴尔的摩、华盛顿和里奇蒙为例,过去回收垃圾每处理1吨需要花40美元,分类处理以后,这些回收的垃圾在1995年就创造了5100个就业机会。在美国这3个城市只是很小的一个地区,其垃圾回收不仅节约了处理垃圾的费用,而且创造了5亿美元的财富。
美国垃圾分类
被称为垃圾生产大国的美国,垃圾分类逐渐深入公民的生活,走在大街上,各式各样色彩缤纷的分类垃圾桶随处可见。
政府为垃圾分类提供了各种便利的条件,除了在街道两旁设立分类垃圾桶以外,每个社区都定期派专人负责清运各户分类出的垃圾。
居民对政府的垃圾分类工作也表示了极大的支持。这不仅表现在他们每个人对垃圾分类的知识耳熟能详;而且,在这里为垃圾分类处理出钱,就像为能饮用到洁净的自来水付费一样天经地义。
在美国虽然垃圾回收全靠自愿,并没有纳入相关法律,但只要支持低碳,政府完全会协助你去进行垃圾分类。
回收即创造
垃圾分类回收,造福我们的家园
每条街边都设有不同分类的大垃圾箱,每家每户附近都有一个垃圾回收中心,专门收集分类后的垃圾。
更为先进的是,有些居民的厨房水槽里还装有食物垃圾粉碎机,垃圾可被搅碎后直接冲到地下水桶,再由垃圾运输车直接送往沼气场,连收拾都省了。
瑞典马尔默市2009年统计,马尔默77%的包装材料和报纸都被分类收集、回收,马尔默人年均分类16公斤玻璃、12公斤纸(板)、1公斤金属、3公斤塑料及49公斤报纸。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